
在民间,一直流传着 “进了腊月门,五事莫问人” 的俗语,这古老的话语仿佛带着神秘的力量,为腊月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。随着寒冬渐深,年味渐浓,大家遵循着祖辈传下的规矩,小心翼翼地筹备新年,生怕触犯了那些隐藏在岁月里的忌讳。
但这些忌讳究竟是迷信的枷锁,还是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呢?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腊月里那不宜做的五件事。
一、不宜搬家动土
腊月里,天地似乎都进入了一种静谧蛰伏的状态。老人们常说,这时候土地神都在休息,要是贸然搬家动土,惊扰了神灵,来年恐会诸事不顺。从现实角度看,腊月正值寒冬,气温极低,过去建筑条件简陋,此时搬家容易让家人受寒生病,而且工人大多归心似箭,干活也难以保证质量,还可能延误工期,影响入住心情。
展开剩余75%再者,新居入住讲究安稳,临近年关匆忙搬家,来不及好好布置,新的邻里关系也来不及熟悉,难以营造出温馨的过年氛围,又何谈开启幸福的新一年呢?
二、避免讨债催债
年关将至,欠债还钱本是常理,但在腊月,讨债催债之事却被视为不妥。一方面,中国人重人情,腊月是团圆欢庆的前奏,上门讨债容易破坏债主与欠债人之间的和气,引发矛盾冲突,大过年的闹得不愉快,邻里乡亲看在眼里,也会觉得失了颜面;
另一方面,债务在传统观念里带着几分 “晦气”,年尾把晦气带回家,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年也会被阴霾笼罩。倒不如等过完年,大家心平气和,手头宽裕些时再去协商还钱之事,于人于己,都留几分情面与希望。
三、勿口舌之争
腊月的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祥和的气息,这个时候,最忌与人发生口舌之争。老话说得好:“腊月吵架,一吵吵三年。” 言语冲突带来的负能量,不仅会破坏当下的好心情,还可能让整个年节都笼罩在不愉快的阴影下。
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本应其乐融融,要是拌嘴斗气,年夜饭都没了滋味;邻里之间,抬头不见低头见,腊月闹别扭,年后见面也尴尬。而且,在传统习俗里,争吵产生的戾气会冲散福气,为新年招来厄运,所以大家都尽量收敛脾气,以和为贵。
四、不宜打破东西
在腊月,家中若是不小心打破了东西,定会让人心里 “咯噔” 一下。因为这被看作是不祥之兆,意味着来年可能会有破财、离散之事发生。
其实,这背后也有着生活的寓意,过去物资匮乏,一件器具往往承载着家庭的诸多回忆与实用价值,打破了不仅造成损失,还可能影响过年的节奏,比如打破了碗碟,年夜饭摆盘都成问题。一旦失手打破东西,人们往往会念叨 “碎碎(岁岁)平安”,用吉祥话化解危机,重拾心安,也是对新年美好生活的祈愿。
五、不随便许诺言
腊月里,神灵仿佛都在云端凝视人间,准备赐福降灾,所以轻易不许诺言。许下诺言若做不到,那便是失信,在神明和众人眼中都落了下乘。再者,新年新气象,大家都期望以全新的姿态开启,随口承诺却无法兑现,就像给自己的新征程埋下了 “雷”,后续行事处处受阻。比如答应帮邻里置办年货,结果食言,不仅耽误别人过年,自己心里也会愧疚难安,久而久之,信誉受损,人脉疏离,这新一年的运势又怎能顺遂呢?
细细想来,这些腊月里的忌讳,虽带着几分神秘的迷信色彩,却也处处映照出先辈们对生活的敬畏、对团圆的珍视、对人际关系的维护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。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或许不必全然拘泥于形式,但传承其中蕴含的那份人文关怀与处世哲学,依然能让我们的生活,在寒冬腊月里,绽放出温暖而醇厚的年味。
所以,当又一年腊月来临,不妨带着这份古老的智慧,怀揣对新年的热望,避开那 “五事”,静享岁月的馈赠,迎接新春的曙光。愿大家腊月安康,新年喜乐!
发布于:安徽省